近期多国接连承认巴勒斯坦国,中方亮明立场,以色列却强硬推进军事行动与定居点扩张。为抵抗美以霸权,巴基斯坦核弹上膛!宣布向沙特提供“核保护”,埃及陈兵西奈半岛,中东反霸阵线若隐若现。然而美国强势介入、阿拉伯内部分歧难消,这场对抗美以的博弈究竟能否凝聚真正力量?中东乱局又将走向何方?
9月的联合国高级别峰会上,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承认巴勒斯坦国,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十余国紧随其后。
而内塔尼亚胡却决心和全人类对抗到底,不仅对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气急败坏发出威胁,还称要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。
如果真的放任以色列扩张,那么中东将真的永无宁日了。
于是,巴基斯坦和沙特联手了,近日,国防部长赫瓦贾·阿西夫高调宣传巴方核武器“久经考验”,不仅完成实战部署,还暗示可为沙特提供核保护。
一个尚未被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普遍承认的核国家,公开向区域大国提供核承诺,这在中东乱局中投下了一枚震撼弹。
展开剩余75%要知道,巴基斯坦手中的沙欣-3型弹道导弹,虽然技术参数模糊且被认为技术含量有限,但2750公里的射程已足够覆盖区域战略目标;而沙特库存中源自中国的东风-3型导弹虽已老旧,却仍是具备战略意义的平台。
两国导弹库一结合,尽管都是“老爷车”级别的装备,但对以色列构成的威慑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更不用说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局长放出的风声,不排除动用战斗机携带战术核武器回应以色列对沙特的攻击。尽管消息真实性尚待核实,但核威慑的话语已被摆上台面,这本身就意味着冲突逻辑的质变。
那么,问题来了,中东国家可能抵抗美以霸权吗?
答案很明显,尚能自保,但想要推翻美以霸权,仍是任重而道远。
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东反以力量的团结远未成型。
近日,埃及也宣布在西奈半岛进行军事集结,但是却遭遇了以色列的强烈抗议,以色列搬出和平条约,要求美国施压埃及。
而埃及在日前提出的“中东北约”联军计划更是在阿拉伯-伊斯兰峰会上被卡塔尔和阿联酋直接阻挠。
英国《中东之眼》报道称,卡塔尔代表团从美国返回后即传达信息,要求避免针对以色列的决议。所以,即便卡塔尔遭到了以色列的轰炸,但还是和阿联酋一起阻扰了埃及陈兵西奈半岛。
这说明,美国虽然影响力下降,却仍能通过关键节点国家瓦解阿拉伯世界的集体行动。阿拉伯-伊斯兰峰会上,60多个国家表示要建立军师联盟,现在看来,也是难度颇高。
特朗普政府目前和中东多国领导人进行了紧急会晤,目的很明确,就是为了继续以“保障以色列安全”为筹码,分化潜在的反以联盟。
而在这场混战中,中国的角色显得格外清晰而恒定。
当西方阵营因价值观与现实利益撕裂时,中方也亮明了立场,在联合国等场合坚持的“两国方案”和停火止暴主张,反而因其一贯性和原则性获得更多认同。
虽然中东国家在反抗美以霸权上很吃力,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在军事装备上呈现“向东看”的趋势,这也将为未来推翻美以霸权打下基础。
埃及设想中的联军计划就明确倾向中式装备,这说明,中东国家在对美不信任感加深的背景下,将中国视为更中立的平衡力量。
中国不选边站队、聚焦和平解决方案的立场,恰恰在混乱中积累了独特的道义权威。
目前中东局势正滑向更危险的“阵营化”对抗。以沙特-巴基斯坦为轴心的潜在联盟,与美以传统同盟形成对峙,而埃及、卡塔尔等地区重量级国家则因内外压力难以形成统一阵线。
但是,在以色列沦为全民公敌时,美国调控能力的衰减已成定局,它既能施压卡塔尔扭转投票,却无法阻止巴基斯坦抛出核保护伞这样的战略挑衅。
这种失控感将促使各方采取更激进的动作,即便中东国家暂时屈于美国压力,但长期来看,当常规力量无法抗衡美以联盟时,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效仿巴基斯坦和沙特的方式。
美国并不能一手遮天,终有一天,以色列会发现,它在中东,并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。暴力解决不了所有问题,只会埋下祸根。当那一天来临时,人们不会再同情犹太人这个民族。
发布于:山西省